麒麟区持续健全并严格落实“三资”管理制度,鼓励各镇(街道)立足实际、积极探索多元管理模式,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。2024年,全区所有村(社区)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5万元,实现了集体经济的稳步提升和基层发展能力的显著增强。
唤醒沉睡资源,闲置资产再生金。区委、区政府把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,鼓励各镇(街道)通过发展特色产业、城市更新、招商引资等方式盘活辖区闲置资产资源,让沉睡资源变为“发展活水”。如:南宁街道鼓楼社区投入20余万元将原水闸口以西5.8亩闲置土地建设成停车场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。潇湘街道南城门社区通过南关菜市项目改造,将闲置的16.25亩土地改造为商业市场,盘活居民闲置商铺200余个,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90余万元。东山镇新村社区盘活辖区内因煤矿关闭退出后转归集体的闲置厂房,引入汽车监测站、灯具厂、电子厂等企业,每年实现集体增收30余万元。
筑牢“六个关口”,规范交易促增值。麒麟区14个镇(街道)均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通过严把交易运行“制度关”、交易项目“入口关”、代理机构“选择关”、项目交易“程序关”、资料整理“归档关”、腐败风险“防控关”,有效保障了区内资产资源交易规范、有序、高效、阳光运行,促进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。2024年,全区完成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310件,总金额10451.58万元,工程项目招投标125件,招标总金额7952.45万元。
数字赋能监管,晒出“三资”明白账。利用“智慧三务”“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”“村民会”“理事会”等“线上+线下”方式,将群众关心的村级“三资”清查、资产资源出租等信息及时公布,让“三资”晒在阳光下,让群众心中有一本“明白账”,使“三资”管理更加透明。如:寥廓街道用绿、黄和红“三色”标识村集体资产资源不同管理状态,定期向群众公开,让辖区群众及时了解村组资产资源管理情况。
深化产权改革,凝心聚力共致富。坚持把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激活集体经济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,深入推动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846个,成员总数476426人。利用集体经济组织平台,挖掘资源禀赋,发展产业,带动群众增收。如:东山镇撒基格村委会探索“龙头企业+村集体经济组织+金融+农户”模式,带领群众发展万寿菊、早春洋芋、优质稻、鲜食豆等特色农业产业,通过务工、分红、参与产业发展等途径,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