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污水顺着街沟流,垃圾随手堆路边,现在污水进管网、垃圾有人管,出门是平整路,上厕所也干净舒!”站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,播乐乡偏山村村民方大爷细数着家乡的变化,脸上满是幸福。如今,从两污治理到卫生整治,从公厕改建到道路升级,如今,这样的“蝶变”场景,正在播乐乡生动上演——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,一步步实现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振兴目标。
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是关键。自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,播乐乡锚定“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、群众主体”原则,聚焦“脏、乱、差”突出问题,打出一套“清、建、管”组合拳,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“民心工程”来抓,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。在“清”字上出实招,组织党员干部带头、群众广泛参与,对村内主干道、房前屋后、沟渠池塘的生活垃圾、建筑废料、枯枝杂草进行全面清理,累计清运垃圾2600余吨,拆除残垣断壁43处,让乡村环境实现“一眼净”;在“建”字上求实效,结合各村特色,统筹推进硬化、绿化、亮化工程——修补破损路面1.8公里,在闲置空地打造“口袋公园”“微景观”12处,安装太阳能路灯135盏,配套建设垃圾分类站、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,让乡村既有“乡土味”,又有“现代感”;在“管”字上建长效,建立“村两委+网格员+村民代表”的日常管护机制,制定完善《村规民约》明确环境卫生责任,引导村民从“要我整治”转变为“我要整治”,让良好环境习惯成为新风尚。
两污治理“清”源头,还乡村一池碧水。近年来播乐乡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,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发展血脉,在沙高村委会秧田冲、沙地河村等地开展农村两污治理工作,积极争取沾益区2025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8万元,自筹3.7万元实施沙高村污水处理项目,惠及231户785名各族群众。同时铺设污水管网10.7公里,建成污水处理站1座,推广扩建无害化粪池6666个,配备专业保洁人员176名和垃圾清运车辆2辆,配发垃圾桶650个。通过铺设污水管网、新建污水处理站等工程,昔日污水横流的沟渠变身清澈溪流,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,更让乡村振兴的“引擎”随之加速。
公厕户厕改建惠民生,小厕所里见文明。“以前村里公厕又脏又臭,现在瓷砖铺地、冲水式马桶,还装了洗手池,夏天也没什么异味!”提及公厕变化,村民赞不绝口。播乐乡已完成9435户农村厕所改造,40座农村公厕改建,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,减少了疾病传播风险。同时,播乐乡还建立“专人保洁、定期消毒”制度,加强对改厕后续服务的管理,建立健全维修服务和粪污清掏体系。解决“有人建、无人管”后顾之忧,让小公厕成为展现乡村文明的“大窗口”。
道路改建扩建通民心,康庄大道连未来。“以前雨天泥、晴天灰,农产品运出去得靠肩扛;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,货车直接开到田间,去年咱的西归提前3天卖到城里,还多卖了2万块!”奴革村西归种植户刘大哥笑着说。播乐乡把农村道路建设作为“民生工程”“产业工程”,优先升级通村路、产业路,2024年以来,播乐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2.4公里,不仅方便村民出行,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如今,一条条平整宽阔的农村公路,成为乡村连接外界的“致富路”。
爱国卫生大扫除,文明新风入人心。“每月最后一周周五,全乡干部职工一起扫街道、清死角。播乐乡以“爱国卫生月”“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”为契机,组织党员干部带头、职工全员参与,清理集镇房前屋后杂物、整治卫生死角。同时,通过集镇赶集日、宣传栏、网格员入户等方式宣传健康知识,引导村民从“要我清洁”转变为“我要清洁”。
人居环境“颜值”升,乡村振兴“底气”足。从两污治理到卫生新风,从便民公厕到畅通道路,是乡村实现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良性循环。下一步,播乐乡将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果,推动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、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让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,在播乐大地上徐徐展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