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圩社区的基质蓝莓种植基地,一串串饱满圆润的蓝莓挂满枝头,农户们戴着一次性手套,小心翼翼地将乌黑透亮的果实摘入筐中,欢声笑语在智能温室大棚里回荡。这片由226亩流转土地变身而来的“蓝莓园”,正是麒麟区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的生动缩影。
作为当地特色产业项目,新圩社区蓝莓基地总投入1070万元,建成12个智能温室大棚,不仅创造40个就业岗位,让务工群众人均月增收2400元,更通过温室大棚出租实现年租金收入226万元,亩均租金达1万元。项目收益按“民生保障40%、群众收益30%、产业发展30%”的“433”模式分配,带动群众亩均增收3000元,让“小蓝莓”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致富果”。
在沿江街道,另一项特色产业同样焕发活力。投资960万元建成的食用菌棒生产基地,年产值超1400万元,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“订单种植+市场收购”的“双+”模式,引导农户发展“庭院经济”。2024年,基地为农户提供76万棒菌棒,带动5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.28万元,小小的菌棒真正长成了群众手中的“致富棒”。
近年来,麒麟区深入挖掘特色资源,潜心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以市场为导向,聚焦“规模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”发展目标,大力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、新型经营主体,全面推广“村集体经济组织+”“产业联合体+”“股金+租金+薪金”等联农带农模式,通过转包、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有序规模流转,构建起以粮食、畜牧为主导,12万亩蔬菜、4万亩水果、2万亩蚕桑、2万亩中草药及花卉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格局。
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流转土地18.2万亩,年土地流转收益达3.1亿元,亩均收益1737元,带动7.3万余名群众通过务工、经营等渠道增收4.3亿元,成功实现农户“方寸地”到致富“聚宝盆”的华丽转变,让“土特产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