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正值初夏时节,陆良县10万余亩小春马铃薯迎来丰收。广袤田野间机声隆隆,一颗颗金黄饱满的马铃薯,从红土地中破土而出。
“今年种植多少亩?亩产有没有新突破?”在小百户镇普乐村连片薯田里,镇纪委书记潘鹏细致询问种植大户顾岗明马铃薯生产销售情况。
“今年流转了200多亩土地,采用新推广的高垄双行种植法,亩产有望超过3吨!”顾岗明擦拭着额头汗珠,难掩丰收的喜悦。这份成绩单背后,是陆良县纪委监委监督护航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作为县域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,陆良县小春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今年面临新挑战:脱毒种薯推广初期,部分农户对标准化种植技术掌握不足;获取市场信息渠道有限。陆良县纪委监委紧扣县委、县政府“一薯一策”产业发展规划,聚焦种源供应、田间管理、采收销售等关键环节,以“全链条监督”推动职能部门开展“全周期服务”,助力全县小春马铃薯优质高产。
为提升监督实效,陆良县纪委监委成立监督检查组,下沉一线蹲点调研,通过走村入户察民情、田间地头看长势,梳理形成包括技术培训覆盖率不足、农技指导不到位等6类问题清单,向农业农村部门制发监督建议书。监督推动下,农业农村部门抽调植保、农技专家组成3支服务团,开展“下乡蹲点服务”,针对马铃薯规模化种植,逐步推广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5项新技术。
“从种薯切块消毒到膨大期水肥管理,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操作手册,专家团定期到田里跟进服务,做好技术指导。”陆良县农业农村局马铃薯产业组组长资月娥介绍,通过“点对点”的技术服务,农户们不仅掌握了马铃薯高垄双行种植法,还学会了通过土壤墒情监测仪进行科学灌溉,每亩马铃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15%,商品薯率提升至86%以上。
在“监督+服务”双轮驱动下,产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。“按照专家给的技术方案,今年种植的马铃薯表皮光滑、淀粉含量高,收购商看了样品就抢着下单。”顾岗明指着刚装满的货车介绍,采收首日就接到5家客商的订购电话。
为推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,陆良县纪委监委深化“室组地”联动监督机制,将种薯质量溯源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、产品销售等产业链节点纳入监督台账,建立“发现问题、交办整改、跟踪问效”闭环机制,督促职能部门靠前服务,加大种子质量监管执法、技术保障力度,落实落细惠民惠农产业政策。
从田垄间的监督问效到产业链的服务增效,陆良县纪委监委以“嵌入式”监督打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堵点,推动职能部门用“保姆式”服务破解群众所需所盼,让小小马铃薯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“黄金产业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据统计,陆良小春马铃薯今年总产量达20万余吨,总产值将突破3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