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财政动态县区财政新闻罗平县
罗平县

罗平:中药材种植开启乡村致富金“药”匙

日期:2025-03-06来源:罗平发布 阅读次数:279

“我们在家门前打工,一天有100多块钱的收入。”罗平县大水井乡红箐村村民彭运忠一边拿着刚挖出来的中药材续断,一边开心地说到。

时下,正值中药材续断采挖的黄金时期,在罗平县大水井乡红箐村续断种植基地里,机械轰鸣、人影穿梭,只见村民们忙着对种植的续断进行采挖、锤打、筛拣、晾晒,浓浓的药香沁人心脾,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。

“续断”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因能“续折接骨”而得名,其性微温,味苦,当地人大多习惯叫它和尚头。喜欢凉爽、湿润的气候,适宜于土层深厚、肥沃、疏松的土壤栽培。每年的5月份种植,次年的1月份采挖,因种植周期短,经济效益好,并与红箐村的地理环境相契合。家住大水井乡红箐村委会搬迁村的彭守文,2024年5月,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,引进80余亩中药材续断种植,并试种成功。

“今年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我们试种的80余亩续断,根据现在开挖出来的效果看,应该是每亩达到1.5~2吨之间,平均总产值,根据市场价格来看,预计在61万元左右。”红箐村致富带头人、罗平思缘种植农场负责人彭守文说道。

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近年来,红箐村扎实培育了一批理念新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,以“头雁效应”激发“群雁活力”,本着“携手共富、互惠互利、相互发展”的生产经营模式和“公司+基地+订单+农户”的利益联接机制和“自种+土地入股+务工”的多元化合作模式,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。

11.jpg

“今年跟着彭学文他们种了七、八亩续断,化肥、技术都是他们提供的,七、八亩地算下来收入5万多块钱,对比下来,比种玉米、油菜都划算。”种植户周海菊喜笑颜开。

中药材种植,不仅用活了土地,带动了农户种植,还给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。像彭运忠、周海菊一样,还有30余名在基地务工的村民,既能挣到工资,又能照顾家里。

据悉,续断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从育苗、移栽、管理、采挖、晾晒、搬运,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每天都有近七八人在基地务工,最多时有30多人在基地务工,一年用工量1000多个,发放务工工资10多万元。

“我们基地常年用工在1000个左右,在用工当中我们优先考虑当地村民,特别是贫困户和监测对象。”基地负责人彭守文告诉记者。“接下来我将带动村民大面积种植续断,预计种植面积在300亩左右,一步一步把我的家乡打造成药材之乡。”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在大水井乡党委、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扶下,红箐村结合山多地少的实际,积极探索新的增收路子,创新农业生产发展方式,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,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种植。除了现有种植的80余亩续断和170余亩迷迭香外,还将种植100余亩白花前胡,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余亩。

红箐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开表示:“红箐村始终紧扣群众增收这条主线,全力做好特色农业经济文章,积极探索“公司+基地+村集体+农户”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,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生态种植产业,让中药材产业成为我们红箐村乡村振兴的好帮手,让我们红箐村产业兴旺起来、群众生活富起来、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。”

22.jpg

兴一个产业,富一方百姓。近年来,罗平县大水井乡红箐村村委会立足本地特色优势,创新发展思路,用活资源禀赋,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增添生态底色、加快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抓。通过基地带动、示范引领,不断带动经济发展,以点带面、整体推进,推广中药材种植,打开特色产业发展新局面,开启乡村致富金“药”匙。